很聪明,一听刘宽这话就明白了。
其实如今大明每年给予天工院、自然科学院的财政预算也是有定数的,只不过这个定数基本由皇帝和刘宽两个人确定,且主要是由刘宽确定。
因为刘宽来自后世,有后世的见识,很多项目一了解,就知道其前途如何,值不值得立项研究,又该投入多少钱财、人力。
刘宽一旦退休,没了人指导,自然不能再用以前那种以人为主的审批办法。
如此一来,成立一个较为公正、专业的科研项目审批部门就很重要了。
除此外,朱雄英因为太过重视发展科学,几位这几年对天工院、自然科学院的经费除了有求必应外,有时候甚至会越过刘宽直接予以经费、人力上的支持。
在刘宽看来,其中好几个由朱雄英做主定下的项目都是没必要的,只不过碍于朱雄英是皇帝,他没好意思说罢了。如今将要退休,他才委婉的劝谏了一番。
朱雄英虽然觉得如今大明财政很富裕,可考虑到这是刘宽退休前的建议,还是听进去了,道:“老师放心,后面我会让天工院、自然科学院成立专门的项目审批小组的,在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上也会慎重些。”
刘宽,“若无别的事,臣就告退了。”
“嗯,老师回去便是。”
数日后。
在朝会上,朱雄英当庭宣布刘宽致仕的事,并下了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叙述了刘宽在大明为官三十余年来的种种功劳,最终除了保留刘宽太子太师的荣誉官衔外,又给加了个上柱国的荣誉官衔,并且宁国公爵位也变成了世袭的。
可以说,到此为止,刘宽在荣誉上已经完全和徐达这位大明开国最大的元勋武将并列了。至于和李善长、汤和等人相比,自然更不差。
最后,圣旨还封刘宽嫡次子刘长安为安诚伯,封刘宽嫡女刘若月为安佳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