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军道:“另外就是老三病危时,静秋带着老干爹罐头和麻糖去看他,一勺一勺地喂给老三,老三笑中带泪,说好甜……”
“哎呀,听着就好想哭……”
唐晓芙创作热情又高涨起来,跑进西厢房,趴在书桌前,就是专心致志奋笔疾书。
“哭就对了,都给我哭!请叫我虐文开创者!”
林正军嘿嘿一笑,拿起《人民文学》翻看起来:“小说已经发表了,相信燕京那边麻糖和罐头一定会卖得不错。”
……
上午,燕京崇文区东兴隆街,燕京出版社,一栋老旧木屋就是《十月》杂志社编辑部。
别看《十月》这本杂志现在都没拿到期刊号——拿到刊号要到1980年,但来头不小。
特殊时期,该刊挑战报刊管理模式,以文艺丛书形式发行文学期刊,1978年一经问世,管制便开始松动。
半年之后,《收获》复刊。
一年之后,《当代》《花城》相继创刊,接着全国的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创刊复刊。
在未来,《十月》将与《当代》等其他三个文学杂志一起并称为四小花旦,还因其刊载的作品敢于揭露现实,直面社会痛点,而获得“刀马旦”的美称。
“新武,那个楚狂人最近有没有给我们投稿?”杂志主编、女作家苏予走到刘新武的办公桌前问道。
“苏大姐,他一个新人作家,哪儿会那么快啊!您以为谁都像我这么快抢手啊!”刘新武嘚瑟道。
刘新武27岁,年龄不大,但却是当之无愧的文坛老大哥。
特殊十年前就开始发表作品,1976年起担任燕京出版社儿童文学组编辑,
1977年,开风起之先,发表小说《班主任》,被称为伤痕文学开山之作,有划时代的意义,并获得1978年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