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在2010年夏季,拜仁慕尼黑以托尼·克罗斯换诺伊尔,尽管还加了钱,但所有人都觉得很值得。
可当托尼·克罗斯在贝斯沃特中国人踢上比赛,并且是一下子就担纲主力,跟莫德里奇搭档核心之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对于海因克斯和彼得·赫曼等熟悉托尼·克罗斯的人来说,真正吃惊的不是托尼·克罗斯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而是杨诚对他的定位。
海因克斯等人跟托尼·克罗斯共事了2年,拜仁更是培养了他这么多年,对他的特点怎么可能不了解?
那为什么不用?
因为没有人想过要这么用。
大家都不是笨蛋,托尼·克罗斯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所有人都知道。
例如,他现在最被人吹捧的横向长传转移和斜长传。
很多德国球迷后来质疑拜仁,为什么当初就没想过这么用托尼·克罗斯?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成功率太低了!
这几年,几乎所有欧洲球队都在购买数据分析,边路传中已经是一种被所有人公认的,效率最为低下的进攻手段。
根据opta统计的数据显示,通过这种长距离的横传和斜传转移到球场的另一侧,最终能够形成进攻威胁的概率,只有15%左右。
注意了,这里说的形成进攻威胁,包括进球、射门和攻入对方禁区。
是的,就是这么低!
试问,在越来越强调传球和控球的当下,谁还愿意为了这么低效的进攻去打造战术?
所以,不是没有人想到托尼·克罗斯要这么用。
而是打从源头开始,就没有球队愿意这么用。
那为什么贝斯沃特中国人就能用好呢?
这就是杨诚最神奇,也是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远距离传球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