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刘志在永康元年年末的时候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六岁。
死了就死了吧,但他死的不是时候,因为他没有儿子,无人继承皇位。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位空悬显然不是好事,于是太后窦妙和她父亲窦武一起商量,又找来刘氏宗亲询问,最后确定了继位人选——刘宏。
十二岁的刘宏被幸运的选中成为下一任皇帝,从河间来到雒阳登基称帝,汉帝国进入了新的纪元。
正所谓主少国疑,十二岁的刘宏肯定干不了什么事情,也无法操持皇权执政,所以权力自然就掌握在了其他人手里。
掌握权力的就是窦太后窦妙。
窦妙执政之后,首选可信任者,自然就是她的父亲窦武。
窦武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外戚,他有文才,在士人之中很有名气,所以他同时身兼外戚和士人这双重身份。
第一次党锢之祸时期,窦武曾为这些人鸣冤,最终劝动桓帝,赦免党人,结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的争端。
于是窦武名声更大,与名士刘淑、陈蕃并称“三君”,成为当时士人领袖三巨头之一。
因为这层关系,窦武和著名士人陈蕃、杜密、李膺等人关系亲近,彼此多有往来。
刘宏刚刚登基、不能理政的时候,在窦武的建议下,操持最高权力的窦太后窦妙就任用了一系列著名士人在朝中任职。
她将之前被贬斥的党人陈蕃、李膺、杜密等人全部召回来,营造出了一番“众正盈朝”的气象,一时间还真让天下士人感觉到盛世即将到来。
但问题在于,窦妙并非是一个老实巴交不喜欢权力的人。
作为被桓帝刘志嫌弃过的皇后,她有很深的不安全感,一朝隐忍到头成为太后,对权力自然有极大的渴望。
她在听从父亲窦武任用士人官员的同时,也顺着自己的私欲,保护了一大批刘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