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反倒是逐渐兴旺了起来,与之相对的今文学派扫帚自珍,地位开始摇摇欲坠。
直到桓帝和刘宏时期,双方的斗争也到达了巅峰。
而今文学派的既得利益者便包含了汝南袁氏,汝南袁氏的家学《孟氏易》便是今文学派的典籍之一。
但卢植却是师承马融的《费氏易》与《左氏春秋》,妥妥的古文学派士人!
太子太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太子的政治倾向和经学倾向,若是卢植这厮撺掇太子将古文学派立为官学……
想到这里,袁隗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举荐一位今文学派的士人来担任太子太傅,但一时之间竟然想不起有谁合适教导太子。
这些年,今文学派虽是官学,但人才逐渐凋敝,党锢之祸也贬谪了一大群今文学派的学者,反倒是走中下层路线的古文学派逐渐占据了庙堂和民间。
比如眼前的卢植,还有蔡邕、服虔、马日磾、郑玄,后面这些人都被他借着党锢收拾了,可没想到郑玄这个背叛了今文学派的二五仔竟然在家里都能给他整出那么多活,他的学问竟然发展到了开宗立派的级别,称之为“郑学”!
今文学派最优秀的学者何休则是去年刚刚病逝,眼下合适的人选也唯有他的亲家杨赐了,让他来当这个太子太傅,传授太子《欧阳尚书》。
可不待袁隗跳出来反对,他就看见卢植这个狗贼居然不推辞,直接应下了!
三辞三让呢!
礼节呢!
礼崩乐坏啊!
卢子干你个浓眉大眼的狗贼竟然如此奸诈!
袁隗面上不显,心里已经骂开了。
而刘辩也是一愣,显然也是没想到卢植竟然如此激动以至于没有去三辞三让,一时也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咳,既然卢侍中不以孤愚钝,那孤此后便以卢侍中为师。”
“太傅,请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