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指令下达,分散在混编作业队伍里的四辆火箭弹车缓缓开动。
车辆间隔十米一辆,部署战斗队形。
这种战斗队形,一般跟火箭弹炮的特点有关系,多发连射的武器,4辆车组,一分钟内能打出80发火箭弹。
优势是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劣势也挺明显,弹射散布间隙太大。
所以,这种武器很少进行单车组使用,而是多车组联射,专门用来打击呈现分布态势的敌人。
没有发现目标之前,火箭弹车组不会聚在一起,包括混编机动过程,都是分开机动。
道理很简单,作为地面主要输出远程火力,必须得时刻防范被敌人一波带走。
前方四连,八连,九连的阻击阵线已经拉开,完成集合的远程火箭炮车组,迅速进行车身水平定位,车辆廊桥缓缓伸出四根金属液压柱,顶在地面,用来稳定炮车。
同时,车厢顶端的多管主体炮塔升高。
“炮射诸元调整,暂定炮射仰角57度,标距10公里,打击方式,多发联射。”
上尉连长根据刚才炮射的动静,猜测距离,第一次调整射击诸元。
但这种调整并不准确,等稍后侦察部队明确敌情信息后,还要做第二次调整。
连长已经发了狠,刚才他听到坦克的滑膛炮声了,都做好准备,这次一定把红军的坦克集群一波洗地带走。
想法确实不错。
可问题是,蓝军师机械化作战,被信息化各种手段,给碾压死死的。
蓝军辎重仓后方防线刚刚搭建完毕。
无人机的延伸侦察,就到了头顶。
具体的坐标信息被交联卫星定位系统收集,传输到了大后方的火箭炮组。
不止如此,陈默安排的重装突击集群,也来到了六连,也就是最初遭受轰炸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