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第16装甲团第2营也接到命令——向右翼平行机动1500米,尽可能的拉开战线宽度。
下午13时15分,第1营以双列纵队机动到位,进入了一片地势较低的洼地。
这样一来,他们在远方看去几乎就只露出炮塔,受击投影面积大幅度减小。
对枪也好、对炮也罢,灵活的找掩护是基本操作,毕竟坦克的装甲不论多坚固也比不上大地。
“瓦尔兰德人想要拉长交战宽度,我不在乎,奥尔洛娃坦克旅向正面的敌军攻击前进。”
在三公里多开外的另一边,第5坦克军临时前线指挥官古谢夫准将正站在一辆ba-20装甲指挥车顶上端着望远镜。
下午13时25分,依照他的指示,近卫第2‘奥尔洛娃’坦克旅开始以密集队形冲击。
第一梯队是楔形队形的三个t-34坦克连,除去个别抛锚的坦克一共37辆,坦克之间相邻距离仅三十多米,进攻正面宽度才一公里。
接着是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两个坦克营共八十多辆以横队紧随其后,左右间距稍微放宽到大约四十米。
“记住了吗?接近到五百米再开火,他们躲藏在低洼地,他们自己为自己挑好了坟墓!”奥尔洛娃近卫坦克旅旅长蒂霍诺夫上校在无线电中喊道。
打头阵的三十多辆坦克疾驰着,迅速冲向当面之敌。
柴油机的轰鸣声霎时间席卷了整片麦田,排放出的浓重黑烟甚至影响到了视线。
在相距不到一公里时,瓦尔兰德坦克部队开火了。
一发发50毫米穿甲弹以685米/秒的初速飞离炮口,砸向迎面冲来的t-34集群。
这样的攻击毫无作用,42倍径坦克炮发射的50毫米穿甲弹对于45毫米60大倾角装甲简直像挠痒痒似的。
帝德装甲兵惊讶的看见炮弹击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