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这话,父子俩都吓了一跳。
因为崔岘穿着儒衫,是读书人,所以二人对这话深信不疑。
“多谢小哥提醒。”
老汉在心中记下,又慷慨递给崔岘一个窝头,咧开嘴道:“我们平时都吃这个,小哥莫要嫌弃。”
崔岘接了过来,笑道:“粮食这么珍贵的好东西,怎么会有人嫌弃呢?”
而后,他张嘴咬了一口。
说实话,有些干涩,味道并不算好。但这一个窝头递出来,想必对方心里也是犹豫许久的。
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一粒粮食都不应该被辜负。
见崔岘吃了,老汉很开心,附和道:“是嘞,粮食是最珍贵的东西!人家南阳的小神童都说咯,粒粒皆辛苦嘛!”
崔岘愣住了。
见崔岘这副表情,老汉闹了个大红脸:“我也是听人家说的,难不成,我记错咯?哎呀,咱这地里的泥巴汉,话都学不明白。”
他的儿子在一旁笑。
崔岘也笑:“是这么说的,没错!”
南召县挨着南阳县,五年时间过去,《悯农二首》传唱过来,并不奇怪。
但,这首诗从老农嘴里说出来,着实还是有些震撼的。
放下‘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开端,便让崔岘感触颇多。
然而路才刚刚开始。
他还得往前走,走出自己的路。争取以后让这天下,再不必‘悯农’。
牛车即将抵达鲁山县驿站。
双方就此分开。
崔岘摘下草帽,放进牛车里,灵活翻身跳下车,背对着那对父子摆摆手:“多谢咯,记得我说的话,打一口深井。”
少年走的很洒脱,背影挺拔修长。
老汉的儿子叹了口气:“打口井,少说也得半贯钱,少年郎不知钱——”
说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