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书房,在青砖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
书案上。
一方端砚里新磨的墨汁乌黑发亮,笔架上悬着的几支狼毫笔尖还沾着未干的水渍。
身穿青色素衫的崔岘,袖口微卷,正端坐于案前,细细安静思索。
如今,整个开封府城都因他‘免费接老头登台辩论’之猖狂举动,闹得沸沸扬扬。
想来过不了多久,全大梁都会陆续收到消息。
一个半月后的开封,必将会成为文坛风暴的中心!
而作为亲手掀起这场风暴的人,崔岘要做的,自然是彻底沉下心来,整理《尚书》错漏论辩,以及注释《诗经》,取代《毛诗序》!
斧正《尚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作为一个现代人,崔岘拥有着超前的思想学识,也学习过史学家们论证出的各种关于《尚书》的纰漏。
难的是注释《诗经》。
作为五经之首,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多年间的诗歌精华,共计三百零五篇。
这些诗歌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
换言之,《诗经》,是一切学识的基石。
拿到这个注释权,就是成圣的第一步!
可正是这样,崔岘反而要越发小心对待。
因为只要它这部注释书问世,必将重塑《诗经》阐释史,终结汉学垄断,成为新的启蒙文学教科书!
直接影响后世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诗教体系!
因此,在书房里静坐许久的崔岘,一直盯着桌案沉思,迟迟不曾落笔。
书房外,院子里。
老崔氏又购买了两千斤黑砂糖,正在指挥全家人,一起提炼白糖。
虽然他们刻意压低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