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都是家学渊源,毕竟藩镇都百年多了,代代藩镇武人经验都父子相传,早就非常成熟了。
可赵怀安哪懂这些,不过他有个优势就是他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学习能力,即便才经历过几次大战,赵怀安自己记录的军事笔记就已经好厚了。
他还爱和军中的那些外藩武士吃酒,比如忠武军的李师泰,这老小子就兵法熟练,家里代代都是忠武将,据说祖上在淮西镇的时候就是牙将了。
赵怀安很多东西就是和李师泰学的,而且因为忠武与川西不接壤,李师泰也没有防着赵怀安的意思。
在他的认识中,这一次忠武军打完仗换防回去,他和赵大可能就再无相见之日了。
就这样,赵怀安学了很多,一方面又结合自己的认知加以琢磨和改进,真正按照“一抄,二改,三超越”来学习兵法。
这边,赵怀安说完,然后又让在场的武士们一起参详。
从维护权威的角度,他本该是最后一个说的,但相比于权威,现在打胜仗才是更重要的。
仗打赢了,一切都是对的。
后面众将都发言,甚至之前做悍匪的张歹也提了一个意见,他说可以弄一批稻草卷,到时候推着往前冲,既可以遮挡箭矢,等推到城门下后,又可以纵火烧门。
赵怀安一拍手掌,直接给了反馈。
很好,这个建议很阴险,用了。
就这样,众人踊跃发言,终将明日的出城计划完善了。
军议开完,赵怀安也不留人,让大伙回去各自交待军令,让众兄弟们早点休息。
这边人一空,那老墨磨磨蹭蹭的凑了过来,对赵怀安耳语了一番。
当下,赵大眉头就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