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哲,是大营村的。今年五月份,在报纸上看到农业部提出‘菜篮子工程’,我就想着尽一份力,响应农业部的号召,在村里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为国家的蔬菜产量增砖添瓦。”
李哲从背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过去,“这是我的贷款申请书。”
孙主任接过申请书,热情的招呼道,“走,去我办公室说。”
进了里间,孙主任邀请李哲坐下,低头翻看贷款申请书,“这字儿写得不错啊,啥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这个年代,高中算不上高学历,但也绝对不低。
孙主任看的很认真,不时的抿嘴、皱眉,像是在思考什么,“你写的这个大棚蔬菜我听说过,农业部一直在提倡,符合信用社的贷款政策。但种植技术好像还不成熟,没听说哪个地方大规模推广。”
“孙主任,种植技术方面您不用担心。我们家三代农民,我爷那辈就是种菜的。
去年,我专门去东北学过种植大棚蔬菜,他们那边温度更低,暖棚一样可以维持在二十度以上,大冬天都能长出鲜嫩的黄瓜。”李哲话里七分真、三分假,应付爹娘那套说法,用在这里就不合适了。
他没去过东北,但这件事是真的,东北一直在研究暖冬蔬菜大棚,只是技术还不成熟。
孙主任右手摩擦着下巴,对李哲的话没有尽信,但贷款申请书上的内容让他很心动。
冬季蔬菜只有老三样,假如种植大棚蔬菜的计划成功,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即便价格高,也会有人买。
李哲赚到钱,其他村民肯定也会效仿,跟他一起种植大棚蔬菜,信用社的贷款任务不就解决了。
种植蔬菜大棚是一项新兴产业,符合农业部倡导的菜篮子工程,如果在他的帮扶下大规模推广种植,孙立国没准还能往上挪一挪。
孙主任更加热切,“同志,你想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