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地界大部分种的都是麦子,再远出百里外,玉龙河下游平缓地带,水利工程较好的地方,种植的才是水稻。
麦子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一片又一片黄色的麦地里,农人们在辛勤地忙碌着,收着粮食,深吸口气去,满鼻都是成熟之后的麦香味道。
“师傅,快要到家了,真好啊。”
刘喜子到底还是个少年,见马上就要到家了,忍不住策马小跑、欢呼雀跃了起来。
不过一回头,却看见李辰已经下了马去,在路边看着麦子,甚至还掂起了麦穗,忍不住就有些好奇了起来,赶紧策马兜了回来。
“师傅,你在干什么啊?”
他下了马,好奇地在李辰身畔问道。
“我看看这麦穗子有多大。”李辰掂着手里的麦穗笑道。
正巧旁边有个农人路过,李辰就叫住了他,“大叔,今年这收成怎么样啊?”
“今年这收成啊,简直太好了,从来就没有过这样好的收成啊,大丰收年啊。”
那个四十多岁的农人笑着回答道,连声音都比平时大了一些。
“大丰收?大叔,能丰收到什么程度啊?”
刘喜子见那农人有趣,不禁也笑着问道。
“这么说吧,过去一亩最多也就一百一十斤麦子,今年雨水也就一般而已,之前大伙儿估摸着,一亩能收上一百斤都不错了。
要知道,前两年大好,一亩能收上三十斤都是多说了。
可倒好,自从用了两次玉龙河的肥之后,现在,一亩居然收了一百四十斤麦子,照正常年一亩足足多打了四十斤粮啊。”
那个大叔笑道。
“哎哟,这么说,您也用了玉龙河的复合肥了?”
刘喜子笑问道。
“那是必须的啊,这么好用的肥,谁不用谁就是傻子。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