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这就召集全庄,给每户都派上活!再让王木匠、孙石匠,再多做几个夯土的大木槌、石槌!”
说干就干,田里的事拖延不得。很快,庄子里就出了两百丁壮上坡塘劳作,还有一百妇孺准备伙食后勤,也帮着递送工具和水。而五百多童子分成两批轮换,一半去长成的豆田看护锄草,另一半在坡塘上忙。他们的体力毕竟有限,连轴转是不成的,只能轮换着来。
“哗…哗!…”
铁锹落下,泥土抛起,汗水浸润了泥地,太阳晒黑了脖颈。挖掘土方是真正的苦活,一个丁壮从早挖到晚,大概能挖出三到五方土来。主要取决于他用的工具,和要挖掘的地。
像是中间已经清理过的田地,挖起来就轻松许多,只用锹就行。而周围没清理过的荒地,就得铁锹、铁锄、镐头一起上,先松土,再挖掘树根石块,最后才是最容易的挖土。
“起…落…嘿…哟!…”
“砰…砰!…”
一两百斤重的夯锤被十丁重重拉起,再用力砸向地面,将夯筑的土层砸实,发出震撼人心的响声!这就是“众槌齐下”,是群力协作的夯土。
这夯土的工具,叫夯锤,通常以沉重的木头制成,底部镶上石块铁皮增加重量和硬度。这种夯土方式,从前秦修筑驰道的时候,就已经在关东普及了,也是所有修河工程中最主要的修筑办法。这夯实土层,不管是筑底还是筑坝,就讲究一个齐心协力,用力狠砸!
“太一神在上!承负符师,你问有没有组装的踏夯锤或桩锤?你是从哪里听说的?这种器械可稀少的紧。普通的百姓,甚至普通的士族,听都没听过。只有郡里管河的老吏,还有我们这种老河工知道...”
“我想想,魏郡的州郡府库里可能有,那里的好东西有不少。但估计也都放朽坏了…再说,村里乡里筑坝,哪里用得上那种大器械?”
站在围堰筑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