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财戒 > 第253章 张向东和苏砚秋过招!

第253章 张向东和苏砚秋过招!(2 / 4)

“第一幅是唐寅的《秋风纨扇图》残卷。”她重重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惋惜,“您知道的,唐寅真迹传世不过三十余幅,这幅虽因年代久远缺了扇面右角,但山石的勾勒仍可见‘院体画’的刚硬,仕女衣纹的‘吴带当风’更是一绝。”话锋一转,她轻笑出声,“说句不该说的,若不是急着周转资金,我断不会舍得出手。”

我在心中冷笑,指尖轻轻叩击扶手。真正的《秋风纨扇图》现存于上海博物馆,是完整的纸本水墨画,她口中的“残卷”,大概率是明代作伪高手的仿品。但我仍装出思索的模样:“残缺到什么程度?可有题诗?”

“扇面左上角有唐寅自题诗:‘秋来执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苏砚秋语速极快,仿佛生怕我反悔,“虽缺了扇角,但题诗和【六如居士】印章俱全,是难得的‘可修复珍品’。”

“修复成本太高。”我故意沉吟许久,“而且唐寅晚年多用‘南京解元’印,你这残卷用的是‘六如居士’,时间线对不上。”

电话那头陷入死寂,两秒后,苏砚秋的声音再次传来,已然恢复了镇定:“张大师果然眼光毒辣。”

她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敬重,“第二幅是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临摹本,虽是临摹,却是仇英的手笔——您知道的,仇英仿文徵明,曾让董其昌都看走眼。”

“仇英的仿品?”我挑眉,指尖摩挲着下巴上刻意画出的胡茬,“那倒有些意思。”

实际上,仇英与文徵明同属“吴门四家”,确实有过临摹之举,但真迹极少流传。

“这幅画描绘的是文徵明与友人在惠山煮茶的场景,”她的声音突然压低,带着几分神秘,“卷尾有祝允明的题跋,虽有些虫蛀,但画中人物的衣褶线条、茶具的釉色光泽,都与仇英真迹无二。”

她顿了顿,“实不相瞒,这画我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