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册上的名字说:“国子监祭酒潘晟如何?
此人刚正不阿,其他翰苑词臣都写青词希图幸进,只有此人不屑于此,坚决不写青词。
这样的人品堪称高风亮节,总能配得上给你当老师了吧?”
白榆:“......”
你踏马的是不是二极管思维?不想找张四维,就要找这种的?
如果拜这种人当老师,自己在嘉靖朝还有出头之日么?或者说,还能活下去么?
史经历见白榆还是不满意,继续翻阅名册,过了一会儿,又看中一个人。
“翰林院修撰吕调阳如何?他可是嘉靖二十九年大比的榜眼,为人温厚简朴,有口皆碑。”
这可是未来的大学士,白榆犹豫了一下后说:“可以先作为备选。”
史经历疑惑的问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白榆答道:“太偏了。”
“什么太偏了?”史经历还是没明白。
白榆心细如发的指出说:“我的意思是,他来自广西,这地方太偏了。
你放眼朝廷内外,有几个广西人?乡党太少,势力就少一大块,这就是缺憾。”
史经历:“......”
这位新鲜出炉的白秀才,你是不是太过于挑剔了?
如果一起去喝花酒,你肯定是说“换一批”次数最多的那个人!
而后又推荐了几个人,但白榆始终都不满意,于是史经历就不耐烦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满朝就没有配得上你的人?
要不你去问问当今最热门的四大青词高手,看人家收不收你吧!”
“那倒也不必。”白榆同样也唉声叹气,“没想到,称心如意的老师如此难找。”
四大青词高手虽然陆陆续续进化成了四大青词宰辅,但都是和嘉靖皇帝绑定死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