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24章 一切的预备

第24章 一切的预备(7 / 8)

…竹简上皆是武飞的斤斤计较…

北进这段时间,宣冲在自己系统中翻找历史资料,完善自己本家功勋赏赐制度,也就是相对于武恒羽那儿“上篇”所对应“下篇”的“血酬”公式。

而最终呢,宣冲经过换算后,确定目前王朝的农耕生产力下,血酬公式应当是“一命十奴”。——即大军战损一人,必须要找十个人为奴。

因为养一个脱产士兵,需要十个人供应生产力,(工业时代则是另一个标准,一个人能养活两个人,所以后世国际人道主义共识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屠杀,而是将战败者变成殖民地。)

所以啊,宣冲在自己系统上写出自己感悟。军事上的文明性就是:通过更合理的挤出战败者的价值,维系血酬支付。减少对战败者的“性命迫害”。

武飞:所有战略也得按照这个基础公式来布局,如果己方军事上没有优势,无法维持一命十奴的血酬标准,要么收缩减少对抗,停止对抗,要么趁早思考识时务者为俊杰,趁着自己手上还有武装作为筹码,进行谈判,加入其划定的秩序。

在大营中,武飞捏着毛笔添上了一笔:一套行之有效的血酬规则,对于军事集团来说,需要考虑的就是“军事占用人力资源时”,需要调动多少劳动力进行填补。而从其他区域调动的劳动力所填补的资源,必须是“军事占用”,不能让这个“劳动力供应”逐渐被“非军事既得利益集团”给榨取。

所以“奴”应当仅限在一代。即十个奴赔一命,但奴的子子孙孙不应当持续背债,同理功勋子嗣在没有付出“血的代价”时,继续享受“奴二代”供养,这就不合理了。

八旗的铁杆庄稼这种子子孙孙享受祖辈的血酬,是最经典反面教材,本应当一两代就结清的“血酬”成为了无限透支的支票。

血筹功勋是应该代代进行“述职”,根据每一代血劳评职称,不能变成金饭碗传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