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象起了身,唤来牛兄翻身而上,又朝应阐一笑:“待我先到仙府中,寻个垂钓之所。”
“哈哈。”应阐畅然笑道:“那我定不会叫道兄久等。”
“别过。”
“别过。”
陈象倒骑着青牛,悠悠而去。
应阐知晓,今日过后若是再见,可能便是几年之后了,不禁有些怅然。
他把念头收起,回到眼前钓竿,也觉少了些许滋味。
又坐了不过一刻,便一摇头,收了竿,带上空空的鱼篓离去。
短短时间内,路面上又积起了薄薄雪絮。
应阐踩着雪絮走过湖畔,又踩踩碎了溪石上结成的薄冰,回到院门之前,恰巧遇见两名道童来送灯笼。
“师兄。”两名道童齐齐一礼:“明日更岁,奉都务院法旨送来灯笼,预祝师兄来年道途长明。”
原来,明日便是更岁了啊。
“谢童子。”
应阐正色还了一礼,两名道童又将灯笼挂上院门两侧,这才去往下一处。
应阐目送着两名童子离去,又回首望着灯笼。
不知不觉,他入道院的第一个年头,即将走到尽头。
应阐回想起来,确是收获满满,不知明年今日,是否还是如此呢?
他回过神,推门而入,恰好遇见李玄英从屋内出来。
“师兄。”
虽已十分熟络,李玄英仍一本正经拱了拱手,才道:“方才我闻有人叩门,是童子送长明来了?”
“正是。”
李玄英微微一笑:“院中一整年来,什么节庆也无,偏偏只在更岁之时图个喜庆。”
“我想,既是祝愿弟子道途长明,也有督促勉励之意吧。”
应阐走进院中,问道:“过了今日,玄英便是志学之年了?”
志学之年,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