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也就是淮右布政司境内的水利资料,其中包含毗邻长江的扬州府水利设施,翰林院内相关存档都交给他整理保管。
几个月后,朝廷彻查南方水利工程的时候,工部爆出十年前筑造的扬州沿江堤坝存在严重问题。
翰林院存放的相关卷宗消失不见,薛淮成为直接责任人。
如果那天薛淮死在九曲河里,刘平顺的告发就会让这桩贪腐案变得因果分明。
大概便是,十年前薛明章在扬州知府任上,伪装成一心为民的清官,暗地里大肆捞取好处,表面上坚固无比的扬州沿江堤坝根本就是个空心设施,而薛淮在整理旧档时看出其中端倪,他发现自己引以为荣的父亲居然是这种人,万般无奈之际只能将那些卷宗藏匿并销毁。
或许是因为良心受到谴责,同时也是为了保住亡父的名声,薛淮选择一死了之。
他却没有想到工部照磨所还存着一份旧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原来的时间线中,最后的结局应该是薛明章和薛淮父子二人罪行暴露,薛家被抄家灭族,财产全部充公。
满朝文武称颂天子圣明,百姓们对着薛家父子的尸骨疯狂唾骂,同时感念朝廷里还是好官多,像薛明章这种贪官污吏终究会有应得的下场。
至此,皆大欢喜。
“呵……”
薛淮下意识裹紧身上的衣物,勉强抵住心中的寒意。
这个局其实不算复杂,设局者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其一是提前让薛淮入局,其二是在合适的时机掀开盖子,其三则是在薛淮不知情的前提下销毁那些卷宗。
至于薛淮本人,他能畏罪自尽最好,若是不敢赴死,以他过去展现的处事能力和如今在朝中的处境,他应该没有能力扭转局势。
薛淮冷眼望着道旁的建筑,开始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
谁是幕后设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