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这是怕我做傻事,给我的许诺么?”
“此生还有与你‘剪烛听雨’的时候么?”
崔干回到京城,她就有心理准备了。知道自己必然要回江南。等不胡来顾道了。
她已经准备好剃刀,打算一道江南,就斩尽满头青丝,出家为尼去了。
看了这首诗,她又充满了力量,他在蜀中作战却从未忘却自己。
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去自暴自弃?
“锦瑟,多谢,也不知我们姐妹还有没有再见之日,你告诉他既然许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崔臻眼眸含泪,却笑着跟锦瑟告辞,弄得锦瑟心中也酸酸的难受。
转眼到了十月。
秋睿集结新军十二万,合南越兵马三万,号称三十万。直扑泸州。
蜀中告急,攀州告急。这一战天瞩目。
趁着这个机会,崔干立即拿出了《氏族志》。
一封奏折在早朝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了天下之纲常,国朝之秩序,臣请在大乾推行《氏族志》,以划分等级和上下尊卑。”
两朝老臣,光禄大夫吕充,已经很多年不上朝了,此时却突然提出,要推行《氏族志》。
《氏族志》是南越国门阀几代人,费劲无数功夫,稽考天下姓氏记录成册的一本大数。
上面考证记录了天下名望家族的有序传承,以及审定门阀的标准,和姓氏等级。体系繁杂庞杂最具权威。
崔干带着这东西来,就想表明南越门阀对大乾世家的支持。
皇帝冷哼一声,就知道这帮人肯定会趁着蜀中之乱闹事。
“天下纲常以姓氏为标准,那十年寒窗还有什么意义,南越的垃圾也拿到大乾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