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快,也仅此而已;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可以每月分红500大洋,而且在交通科的地位也直线上升。
“好吧,那我就不客气了!”
“早该不客气了,以后按照章程来才对。”
陈光良点点头,随后说道:“不过说真的,长江车行已经发展至瓶颈,今年我可能不会再费尽心力去发展车行,转而进入地产行业。所以,你有空就多来坐坐,指点何向东。”
不费尽心力发展,但一定会有机会就发展的。
李超有些惊讶起来,说道:“听说你最近成立一家地产公司,难道真打算发展地产,那可是大投资啊?”
他知道陈光良在炒地皮,拥有愚园路足足四块地皮,但做地产又是另外一回事,投资大的多。
陈光良笑道:“这个我先保密,晚点你就知道了!”
见陈光良如此自信,李超虽然好奇,但也没有接着问下去。
随后,两人交流起车行的事情来。
翌日。
陈光良顺利从上嗨商业储蓄银行获得一笔4000大洋的贷款,用于购入黄包车。
李寿民对于长江车行的发展,已经关切起来,所以很轻易的就答应放贷。
而陈光良获得这笔贷款后,实际上只需要拿出3500大洋,再加上李超的500大洋,以及‘招股入伙’的1100大洋,就足以购入50辆最好最新的黄包车。
虽然这一次贷款,将陈光良的债务提高至3万大洋出头,但陈光良每个月的车行分红,也相应的提高至3000大洋以上。
按照目前的财务情况,今年(1928)还清债务和利息,是毫无问题的,甚至还会略有剩余。
另外一方面。
长江地产那边,陈光良一共注入资金是3000大洋(本月的分红及流动资金),就准备撬动一个‘20万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