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的特点是:刊登上海新闻界、文艺界名家的文章;邀请懂赛马、懂赛狗的人,来撰写马经、狗经;邀请武侠家,来连载。”
马经、狗经、连载,都只是一开始‘拉人气’的手段。
只要《东方日报》有足够的销量和人气,那么社会名家自然原因撰稿给他们。
张静庐提出疑问道:“这种报纸该如何定位?”
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毕竟现在市场普遍流行进步报纸,发表一些进步文章。
陈光良当即说道:“大众报。我们不参加政治,作为报业人,应该本着公正的态度,但是人就不能保证不带主观思维去评价一件事,所以我们先确定《东方日报》的风格,那就是‘不做裁判’,只报道事情的自身,不要去下结论。”
一个个任务安排下,《东方日报》整体思路,大家总算明白了!
原来《商报》的内容也要,但要压缩文章,采取‘文摘文’的方式,比如原来1000字的新闻,现在可能只有500字新闻。
这样的结果就是,客户看得通俗易懂,报纸内容又丰富多彩。
新空出来的版面,则是由‘时事新闻’补上,招募大量的新记者,多搜集本地新闻;当然全国的新闻也有各种方式获得,可以从《申报》和《新闻报》暗购(这玩意口述就能传播)。
还特别增加了马经、狗经、武侠、八卦新闻,以此来增加报纸的娱乐性。
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将在《东方日报》上出现。
最近一段时间,陈光良要将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东方日报》上面。
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例如面试写的、写狗经的、写马经的。
除此之外,陈光良还会亲自教学——编辑该如何撰写新闻。首先是标题一定要有吸引力,后世俗称‘标题党’;其次是内容要简洁、通俗,这样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