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要道德,当我今天没说;但你们如果要前程、要财富自由,那先把道德抛一边,去努力揭开这个世界的真相吧!这才是记者该做的事情!”
绝大部分记者都听进去了,而且都听得热血沸腾!
极少部分人,迟早会想通的。
他们都是沪市及周边的本地记者,担当着《东方日报》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全国的新闻,甚至是海外的新闻,目前还只能采取购买的方式。当然,只要《东方日报》能稳定两万份以上,那接下自然也会在全国重要城市安排驻点。
陈光良给这些记者,都配备了一辆自行车,方便他们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特殊情况,自然还能采用汽车的方式到达现场。
培训完记者,陈光良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最近一段时间,他一半精力都在东方报社上。
这时候,黄春荪走进他的办公室,汇报道:“陈经理,《商报》销量最近增长了足足两千份,怕是《东方日报》创刊时,能达到一万份。”
原来的《商报》,销量维持在五六千份一天,待陈光良接手一个月时间出头,销量便开始提升了。
首先是版面的改变,《商报》也采取‘文摘文’的方式,放弃宂长的篇幅;其次是涉及面扩大,不仅仅是新增了记者,还购入了新闻。
陈光良抬头说道:“在《东方日报》创刊的一周前,我们便在《商报》上刊登广告:第一是宣传《东方日报》,第二是《商报》将回归商业性质的报纸。”
这样一来,《商报》可能刚刚的起势,又会被打断。
黄春荪开口说道:“要不要拿出一些资金,邀请商业经济人才,来拯救一下《商报》。”
他算是‘三朝元老’,方椒伯时期就已经是《商报》广告部主任,洪雁宾时期则是合伙人兼协理,如今同样被陈光良委以重任,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