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那么接下来,怕是得大肆招募一番,毕竟现在一共才六名职员,而且都是以技术为主的人才。
2月底,《东方日报》已经创刊足足一个月时间出头,销量已经稳定在27000份。
这个时候,所产生舆论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爆发在1月份的《申报》总经理收购《新闻报》65%股权。
在1月份时,史量才暗购《新闻报》1300股,结果爆发巨大的舆论。
目前全国虽然有1600多种报纸,但销量最高的只有《新闻报》和《申报》,两家都在15万份的样子。
而排名第三的《时事新报》,销量仅三万出头。
而民国政府的党报《民国日报》,还比不过《时事新报》,销量不到三万份。
与此同时,沪市的报纸份数虽然少,但却占全国销量很大的占比,而沪市又基本形成《新闻报》和《申报》的垄断地位。
所以在一月份,史量才收购《新闻报》过半股权后,不仅国民政府扬言要查封《申报》并称史量才为反~动势力;就是上海的各大商会,都纷纷进行反对,各大报纸也纷纷抵触。
《大公报》对于史量才“报界托拉斯”的举动,列举出其欲控制信源和舆论的三步计划:“(一)已组织范围内各报联合办事处,筹画全同发展,提高广告费,并办联合采访;(二)设大通信社统一宣传;(三)于不在范围内之报纸,先以廉价招揽其拍发专电事务,使外埠报纸消息亦归其操纵。”
在《大公报》看来,史量才“有三个月改组新闻报,六个月统一望平街之豪语,有欲将舆论机关全部攫为己有之势”。
《民言报》谈到史量才报业垄断的危害说:“沪上报纸事业,本有垄断全国之势,再加以将来托拉斯出现,则全国之观听,不几乎一网打尽乎……尚不止于商业受其影响而已,如最显而易见之增加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