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对何向东说道:“安排一下,e项目要在5月替换50辆车,全部是三轮黄包车,让那些车夫好好学一下技术。”
“好”
先替换的项目,一定是陈光良占股非常高的,de两个项目他占股90%。
而目前同昌车行制造厂的工厂,还没有启动,但生产五十辆三轮黄包车是毫无问题的,有临时的工厂。
这家工厂投入生产后,每个月是可以生产500辆自行车,以及400辆三轮黄包车,产量是很高的。
待何向东去忙后,陈光良思考着还需要做的事情。
还需要再《东方日报》上面,发表一篇文章,关于人力车夫的惨状,以此继续维持社会的同情和关注,以及让车夫们也感受到‘死亡的恐惧’。
这样一来,后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嗯,这个任务交给章其华去做,反正他有影响力。
杜公馆。
“好一个陈光良,他投资三万五占股56%,我投资三万就占10%。再说,他这个东方报社值三十大洋,真是狮子大张口!”杜月笙故意朝着洪雁宾,用生气的语气说道。
原来,关于《东方日报》的新股权方案,已经出来了。
由杜月笙、虞洽卿各自出资3万大洋,购入其10%的股权;陈光良股权则减少至56%、洪雁宾的股权为16%、黄春荪则为8%。
很显然,陈光良的胃口很大!
洪雁宾笑道:“先生未必是在意这三万大洋吧?”
杜月笙指着洪雁宾,表情转变为笑面,道:“你啊你,还真是了解我!我不在意这三万大洋,我在意的是这个小滑头,连我也摆一道。我本意是让我三万大洋的债务转成股权,没想到他当场又邀请虞洽卿入股,怕是想用宁波大佬来制衡于我,这样也不直接得罪我。更没有想到,他连他们总舵主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