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朱厚照成功的策反焦芳、张彩等人,固然仓促的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还拿江西人当靶子,团结了大多数人。
在这期间,原本占据了高位的江西官员纷纷落马,被分食利益。
很多尚未分配职务的新科进士连官职都不敢接,就直接跑路。
可是结果呢?
有了斗争经验的朝臣们,在自己的利益受到触动的时候,迅速地就抱团了。
随后,痛定思痛的江西人也卷土重来,重新统治了朝堂。
当一个势力出现,并且强大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是抽象的,存在的,并且对势力内的所有人,有着共同的驱动力。
挑动政斗党争,从中渔利,这种手段看似高明,但实际上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自我意识。
这种属于特定团体的共同利益,甚至已经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这里面强大的自我意识,可以和皇权抗衡的时候,那皇权又算什么?
朱厚照主动出手,想要挑起党争,争夺一时的胜势,已经有些饮鸩止渴的意思了。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历来都有党争,不见得有什么严重的。
但是以个人为核心的抱团,和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抱团,对朝廷造成的危害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的结党,如同胡惟庸案,随着胡惟庸和大量官员的身死,能够直接性的抹杀掉。
后者的结党,如同宋朝时的变法派和保守派,彼此的争斗连绵不绝,随着人事兴替,反复争夺。
这种意识性的结党,只要成型后,哪怕面临强力的打压,但只要条件成熟,他们就会像藏土壤里的种子一样突然冒出来。
朱厚照下场的切入点,是梁次摅案。
现在的梁次摅案,经历了朝堂的几度争夺和反复阐述,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