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74《请均安定荒田疏》

074《请均安定荒田疏》(3 / 4)

从东汉至唐初,1斛皆为100升。

也就是说,在‘口税米3斛’的制度下,百姓不管占田多少,占不占田,缴纳的税都是度田收租制下占田100亩的标准。

民众不堪重负,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五斗米起义。

晋朝的田亩制度,于刘义真看来,已经走到了尽头。

它的替代者,自然是历史上北魏所推行的均田令。

领先时代半步是伟人,领先时代一步的是疯子,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必须与时代背景相符合。

已现在北方的情况来说,均田制确实比占田制更适宜,有现成的答案,刘义真自然照抄不误。

安定郡几乎没有了平民,大片大片都是无主的荒田,刘义真如果想要试点的话,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了。

当然,田亩制度事关重大,刘义真不能自作主张,需得将奏疏送往彭城,交给刘裕决断。

但不妨碍刘义真将这道奏疏提前宣扬出去,用以安抚被迁回原籍的将士。

就算刘裕不同意,等刘义真回了彭城,也有的是法子说服他。

杜骥逐字逐句地看完,合上了奏疏,抬头道:“敢问府主将来是要以此法推行天下?”

刘义真皱着眉:“不错,为国家计,早晚推行此令,难道杜别驾反对这件事情?”

均田令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田禁止买卖,如果真能严格执行,也可以较为有效地限制土地兼并。

这与世家大族的利益不符,杜骥出自京兆杜氏,如果他反对,倒也不足为奇。

只是,让刘义真没有想到的是,杜骥拱手道:“不敢,下吏恳请府主交由下吏上疏,如此,于府主的名声无碍。”

刘义真大受感动,然而,他拒绝了杜骥的好意:“这个骂名,杜别驾担不起,只有太尉与我,方能分担。”

刘裕不怕得罪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