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户部尚书,但什么也做不来,能力又远不如解缙,想来也是可怜。
“李焕文不适合留在户部。”
朱允熥想着又道:“过段时间,解先生积累足够的声望,立的功多了,我考虑把他换掉,让解先生当尚书。”
解缙躬身道:“多谢殿下的恩赐!”
当初听了李至刚的话,来投靠朱允熥,他觉得是自己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选择。
只要是皇太孙的人,那就一定能得到好处。
解缙也是希望,可以成为掌权的人。
“殿下,臣想给您推荐一个人。”
解缙说道:“臣在国子监挑人,发现了一个在经济上,很有想法的人。”
经济这个词,当然是朱允熥带来的。
现在的户部,使用“经济”这个词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家都接受和认可。
“谁啊?”
朱允熥好奇地问。
“此人姓夏,名原吉,字维喆。”
“曾入太学,负责撰写诏书,现为国子监主薄。”
“颇有才学,有经济之才,可入户部。”
解缙把要推荐的人,简单的介绍。
太学兴起于汉朝,发展在隋唐之后,逐渐成为国子监的下属机构,自隋唐时期,国子监长期保持着朝廷官学的核心地位。
太学属于国子监的一部分,在明朝,也是国子监的下属机构。
“夏原吉?”
朱允熥心里惊讶。
没想到解缙要推荐的人是夏原吉,一个从洪武,活到宣德年间的大臣,曾辅助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
这样一个能臣,如今还在国子监内,没有得到重用。
朱允熥听到这个名字,肯定是惊喜的,但内心中还是要保持淡定,道:“明天我到国子监走走,看看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