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的。
互帮互助的氛围是一回事,不吃独食的认知才是关键。
肋条肉做的大乱炖,贼拉香,切成薄片的猪头焖子蘸蒜酱,嘎嘎下酒。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好饭,结果和前几天吃熊肉一样,全都跑肚拉稀。
眼下人人肚子里都没油水,油汪汪胡吃海塞一顿,哪能不窜?
赵鸣暗自估摸,再改善几回伙食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
第二天一早,赵鸣借了队里的毛驴子,赶着大车直奔县城。
去头去蹄的野猪,供销社给的收购价是七毛一斤,完整的五毛一斤。
一公一母两头野猪,去头去蹄足有三百九十多斤,供销社主任给凑了个整,按四百斤算,赵鸣到手二百八十块。
这么多钱,别说是在农村,就是县城里吃商品粮的工人,也能顶上一年的工资了!
要不说富贵险中求呢,巡山打猎虽说危险,但有真本事,收获可不少。
给二妹赵芳和李犀香分别买了个塑料发卡,又买了一堆大料啥的,杂七杂八花了二十多块,回家还得被老妈刘翠兰数落。
可赵鸣乐意。
上辈子,他想让老妈拿着扫帚嘎达揍,还没机会呢。
再说了,来自后世的消费观念本就和现在不一样,拼死拼活赚钱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吃好喝好过好日子?
忙完了杂事,赵鸣赶着驴车又去了四舅爷张大山家。
十多斤肋条肉,一大块猪头焖子,混了一顿大酒,美滋滋不耽误赶车回牙洼子村。
亲戚也得常走动,人心里都有杆秤的,你平时有好事想不起别人,需要帮忙了才求上门,即便脸皮掉不到地上,人家难免心里也不舒服。
孤家寡人,能不当还是别当的好。
中午喝酒的时候,赵鸣听说张大山工作调动的事有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