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
刚才还一片赞颂之声的老臣们,脸色顿时变得精彩纷呈。
陈平第一个开口,他依旧是那副温和从容的姿态,但语气中却带上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谨慎。
“代王殿下,陛下圣心烛照,锐意革新,老臣钦佩。”
“然,察举制乃高皇帝所定,施行多年,虽有瑕疵,然根基深厚。”
“科举之制,前所未有,骤然推行,恐……动摇国本啊。”
陈平话语含蓄,但“动摇国本”四字,分量极重。
他担忧的是,这种颠覆性的制度,会彻底打破现有的权力格局,引发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弹,造成朝局动荡。
“不如,等陛下从凉州回来,咱们再从长计议吧!”
刘恒闻言皱眉不语,刘肥的脸上也没了笑容,就连吕后也笑眯眯第看向群臣。
太尉周勃性情耿直,嗓门洪亮,直接点出了核心矛盾。
“太后,老臣是个粗人,但也知道,察举靠的是地方官举荐,靠的是家族名声、乡闾清议!”
“这科举……让那些田舍郎、寒门子都来考试做官?”
“这让世代簪缨的世家大族如何自处?他们岂能甘心?此令一出,恐非议四起,人心浮动啊!”
周勃担心的不仅是制度本身,更是其背后牵扯的庞大利益集团和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
颍阴侯灌婴,也忧心忡忡地补充道:“选官取士,关乎社稷安危。察举虽有不公,然所举之人,多为熟读经史、通晓礼仪的世家子弟,熟悉政务,用之稳妥。”
“若大开科举之门,泥沙俱下,恐有才无德、钻营取巧之辈混入朝堂,败坏纲纪,反为不美。”
“且寒门子弟,见识有限,骤然居高位,恐难当大任。”
灌婴代表了务实派将领的担忧,怕新制度选拔出的人缺乏实际治理能力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