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补益气血的精元丹。
从左津谷通过,就是秦潼山北麓深山里最大的一座山坝盆地。
官方将这座盆地称为潼北山地,虽然盆地范围内也到处都是山岭纵横,但相比较四周的崇山峻岭,足有三百里纵横的潼北山地,地势则要平缓多了,河流湖泊纵横,气候温暖湿润,也利于耕种,滋养人丁。
秦潼山里也以潼北人丁最为鼎盛,村寨密集,大燕在此设潼北府,下置十七县,常年饱满大盗流寇的滋扰,地方武备及宗族乡勇势力也相对强大。
卫於期敢率部孤军直接插入这里,也是清楚在潼北府不仅能获得粮草补给,还能征调地方武备及民勇随军作战。
流民叛军声势再强,也不能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潼北一府十七县都攻陷。
陈海决意要率部攻占左津谷,很大的一个因素也是看重左津谷北面潼北府的潜力。
他们占据左津谷,控制进出潼北府的要隘,在接收西园军的残兵溃卒后,还再进一步整合没有失陷的府县武备、乡族民勇,短时间就有可能与叛军形成对峙之势,时间再拖延下去,形势则必然往他们这边倾斜。
而倘若他们被挡在潼北府之外,叛军不仅能将西园军五万主力全部吃掉,而且在潼北府更攻克一县,叛军实力就会增强一分。
流民叛军有百万之众,此时还是乌合之众不假,但不断经历残酷战事的锤炼,又能在潼北府获得充足的补给进行休整,使更多的赤眉教精锐教徒更好的编入、融入叛军之中,可能只需要三五个月,这支叛军就会变得精锐,将成为大燕帝国腹心处难以拔除的心腹之患。
这时候卫於期率西园军主力,已经穿过潼北府,进入北面的山岭之中追击叛军主力,即便是如此,陈海所部与西园军主力相距也就剩四百里了。
陈海在孙不悔、蛮奴铁鲲等人的簇拥下,驱马前行,驰上一道山嵴,就见左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