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几天,对成都的情况不太了解。”
“还请姊姊指教。”
“成都是益州第一大城,人口众多,自然也就有很多游食之徒。”关凤轻声慢语的解释起了成都特有的情况。成都的兴盛来源以久,从战国时秦将司马错攻蜀开始,成都便是繁盛之地,张仪在此筑城,后来不断有增修。汉代最盛的时候,成都有七万户,近三十余万人。从刘焉入蜀,成都多次发生兵乱,人口损失不少,可是依然是蜀地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在大城里,也就是现在的宫城。
刘备在成都称帝,以大城为宫城,原来在大城里的那些官府都搬了一部分出去,普通百姓当然更不能留在城里了。虽说朝廷多少给了一些补助,可是损失依然不小,特别是一些家底不怎么殷实的人家,因为这次搬迁,基本就处于破产状态。
除此之外,成都周边的耕地原本就有限,大多数人靠从事工商和服务业为生。诸葛亮当政之后,把大部分工商都收归朝廷,就算是留下的那些作坊也进行统销,不能自主经营。朝廷因此控制了大量的财富,迅速稳定了成都的局势,为他南征北伐奠定了经济基础。可是那些原本以此为生的百姓却因此进一步贫困,除了一部分人勉强维持生计之外,不少人也因此成了流民。而这些流民为了能挣一口饭吃,只能到官办或民办的作坊里干点零活,做最重的活,却只能拿最少的报酬,挣扎在生死边缘。
听到这里,魏霸突然想起了农民工,也想起了刚刚读过的《管子》。没错,诸葛亮的经济思想就是以国营经济为主,所有赚钱的事都抓住政斧手里,这样一来,政斧有了足够的财源,可是百姓却因此贫困,就像前世的农民工,为经济的腾飞奉献了力量,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
而诸葛亮比一般人强的地方就在于他没有把那些农民工当作社会不安因素,没有动用城管去拆他们违章搭建的草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