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重生之衙内 > 第二百六十三章 改革试点

第二百六十三章 改革试点(3 / 7)

之意。不想事隔半年,廖庆开竟然还记得这个事情。

“是的,廖省长,是有这么一回事……”

柳晋才斟酌着词句,很小心地回复廖庆开的提问。

廖庆开听得很认真,不时插嘴问一些细节姓的问题。堂堂一省之长,如此关注一个几十人小工厂的改革进程,自然大有深意。

“是这样啊,晋才同志,这个事情很好嘛,料不到严玉成同志家里,还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呢,哈哈……”

廖庆开心情不错,开起了玩笑。不知不觉间,称呼也变了,显得更加亲切随意。

柳晋才微微松了口气。对廖庆开这句“评语”,他自然不好接话。省里大佬都知道他和严玉成关系密切,若顺着廖庆开的意思说几句,不免有“自夸自赞”的嫌疑。当下只好陪着打了个哈哈。

“那你们市里有没有想过要将铸管厂的经验向全市推广啊?”

廖庆开的思路很快又回到了正经事上。

“廖省长,铸管厂虽然暂时实现了收支平衡,但后续情况如何,现在也不能下肯定的结论。再说,铸管厂规模太小,有些经验,不一定适宜较大的工厂借鉴。”

柳晋才深知铸管厂的所谓经验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腾飞公司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包揽了销售问题,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如果推而广之,腾飞公司势必不能全部都大包大揽下来。

“嗯,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廖庆开沉吟着:“晋才同志,你在文章中提出来,一共有三种方式,那你认为,目前在宝州市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哪一种呢?晋才啊,今天就是个探讨,你有什么说什么,言者无罪,呵呵……”

柳晋才谨慎地答道:“廖省长,那我就姑妄言之了。若论稳妥,自然是承包。不必担心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但是许多工厂包袱太重,承包人畏手畏脚,根本不敢接手。至于破产重组,乃是置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