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变化,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出现。
站在军士的立场,刘光~︾~︾~︾~︾,m.≯.c≤om世的策略显然更得人心,因为散开寻找敌人的据,消灭据,都要比自寻死路一般冲撞三万步军要好。
他们可以拖延,可以让敌人不战而走,还能够通过这些据,获得补给,全身而退,而敌人只会被拖垮,要么撤军,要么死在大漠里头,即便能走出大漠,军力也会被损耗绝大部分。
而杨可世却认为,第一个据被破坏之后,敌军就会警觉起来,会加快速度派人保护第二个第三个,甚至后面的那些据。
他们不像无头苍蝇一般的友军,他们的目的地非常明确,而且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就派出大量斥候,一旦发现他们的踪迹,想要再对据下手,就会变得很困难了。
杨可世和刘光世确实占据了速度上的优势,在路程上也领先了一天,但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搜索据,还要来回传递情报,集结军队去摧毁据。
所以在第一个据伏击敌军,才能对敌军造成最大的杀伤,而且还能够重挫他们的士气,即便他们接下来能够顺利抵达第二个据,得到补给,那股士气已经被挫败。
争论最终陷入了僵局,因为无论是杨可世还是刘光世,都有着不可辨驳的理由。
杨可世是老将,他知道这种分歧会给军队带来何等样的内部变化,再者,刘光世的选择显然更加符合军士们的需求,一旦决策上的分歧传到军士耳中,很容易会引发哗变。
如果他们跟先前那样,知晓求生无望,或许会视死如归,团结一致,可如今他们知道自己还有活路,而活路就在战略的选择上,他们又该是何等的反应?
基于这样的考量,杨可世最终选择了妥协。
重骑兵是突袭的主力,也只有重骑兵能够对这些敌人造成大伤亡,而刘光世的轻骑,并没有必要去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