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的变化,袁世凯知道要“速和速决”了。因为。袁对自己的力量知道得比任何人清楚,他也缺钱打仗啊!
而革命军的力量却一天比一天发展,临时政府越来越有威权,国际观感和舆情也越来越有倾向,他必须要加快速度了。
“老朋友,我很快便要去上海,与临时政府中最难缠的家伙进行口舌之争了。”朱尔典看似真诚地说道:“如果需要我进行斡旋,你还是需要做出更实际的行动。”
“我明白。”袁世凯苦笑了一下。说道:“贵使会听到好消息的,希望贵国和贵使也继续支持我。”
在朱尔典看来,袁始终不肯唱“逼宫”的这一出戏,以免使他永远洗不清“活曹操”的骂名,是僵局的关键所在。当然,如果能做到武戏文唱,维持封建道德的外壳,把“篡夺”之局粉饰为“揖让”之局,自然是最好不过。可形势所逼,袁世凯必须要做出选择。
而袁世凯也想到了办法。但吊诡的是,这个办法竟然也需要陈文强首肯,需要革命党人配合。
就在朱尔典与袁世凯密谈后的第三天。袁世凯策划、革命党人配合的一场好戏上演了。
这一天,袁世凯乘马车由东华门到外务部新衙门办公。刚走过丁字街三义茶馆门口,突然有两颗炸弹从茶馆里扔出来,因袁的马车走得快,炸弹没有直接命中马车,却炸伤了几名袁的护卫。
谁也不知道这是双簧戏,更很少有人知道袁的马车在昨天晚上加装了铁板。这一举动对袁没有造成伤害,反而造成了他的另一个机会。
从此,隆裕太后不但不怀疑袁是“革命军的奸细”。并且相信他是清政府的“股肱社稷之臣”,当天就派特使前往慰问。并封为一等侯以示优异。也正是由于这一举动,使袁以前所捏造的用以恐吓清政府的“革命党人已经遍布于北京城”的谣言得到“证实”。引起清政府内部的大慌乱,使他们不得不在保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