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道:“二弟说的是,看来兄弟也得改个名字,这样吧,二位就叫我马成龙好了。”
桑飞燕笑道:“马大哥,这也很好记。”三人走出大门,果见门口拴着三匹牲口。
桑飞燕拣了一匹个子较小的青鬃马,祝文辉和冯大海分别跨上两匹黄骡马,出了胡同,直奔东门而去。
由京城经通县,至苏州,道路平坦,是通往东陵和山海关的“御路”。
这天申酉之交,天气还未黑。苏州大街上,驰来了三匹马。
两匹黄骠马,一匹青鬃马,都很神骏。三匹马,蹄声得得,驰到太和楼门口,才缓缓收住马缠。
太和楼门口专门伺候马匹的两名小厮,耳朵尖,眼睛更是灵活。
他们可以听出老远的马蹄声,是拐弯的,还是笔直驰来的。
笔直驰来,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酒楼门前直驰而过,一是直向门口驰来。
他们耳朵辨的马蹄声,可说百不失一,等到马匹快要驰近,就得用他们灵活的眼睛的时候了!
骑马的人,当然也分等级。
达官贵人,富贾巨商,穷酸平民,贩夫释卒,凡是要赶路的人,莫不骑着牲口。
但同样骑马,出手有别,伺候这些不同身份的人,当然也得有显著不同的笑容,弯腰鞠躬不同的弯度。
两名小厮早就看清楚这三匹马上的客人。
最前一匹座上是个浓眉粗目的紫脸汉子,肩头背着一个长形布囊。体格壮健,一套天蓝短衫,甚是光鲜,一望而知是位镖头或是护院一类的人物。
后面两匹马上,则是两个身穿青绸长衫的白面相公,生得貌相斯文,年纪约在二十左右,像是兄弟两个。
这三人,虽非达官贵人,却也属于出手阔绰的公子型一类,自然得巴结一番。
三匹马尚未停妥,两名小厮早巳急趋而上,越过紫脸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