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形势,必可一举克敌破围。我们要和外面的李世民斗脑筋而非比兵力。"
跋锋寒低喝道:"策略正确。"
寇仲欣然一笑,目光往徐子陵投去,求教道:"陵少有甚么意见?"
徐子陵从容道:"要走必须今晚走,否则永无机会。"
跋野刚等十多名将领无不愕然。
寇仲竖起拇指道:"陵少确对敌我形势洞察无遗,李世民此刻当是调兵遣将,加强围困洛阳的防御工事。若错过今晚,突围将越趋困难,且这仍非最大问题,最头痛的是我们只余十多天存粮,没有理由不趁敌人阵脚未隐时全力突围,若不这般做,李世民会猜到我们另有所恃,他只须命人把环绕全城的深壕往下再掘一丈,我们的地道将无所遁形。所以我们必须趁这情况未发生前,利用地道杀出重围,舍此再无他法。"
跋锋寒点头道:"今晚确是唯一机会,但内部问题如何解决?李世民一向声誉良好,善待降者,会令我们军心不稳,难以发挥战力。"
寇仲转向诸将道:"我们军中,有多少人是有家眷在洛阳的?"
单雄信答道:"主要是跋大将军和郭大将军的部队,人数在万许间,还有是禁卫军,总人数超过洛阳军力半数。"
守城的正规军接近二万,如此一来,只剩下万余人是没有家室顾虑的。
跋野刚、郭善才等开始明白寇仲知己知彼的关键性。
寇仲道:"凡有家眷在城内的,都让他们解甲归家,与家人共聚,不须参与突围战,此事必须妥善安排,分隔处理,以免影响军心。每家每户,一律发放三天粮食,静候我们弃城以后出唐军前来接管的时刻。所以非突围部队必须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