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阵下来,若不讨得个脸青鼻种,已属百中无一的精神上“胜利”了。温文是个聪明人。
由于他太聪明,所以跟许多聪明人一样,都不肯下死功夫。
聪明人懂得躲懒。
——聪明人要是能不懒,能够勤奋,又能专注发挥。加上些好际遇。那绝对是不得了的人,能做出不得了的事。
温文发现只要世上有枪炮,练武变成了“费时失事”的玩意儿。对于这一点,他认为清末“义和团”事件已是最后一次“觉醒”,从此已不必再作争议了。
练功夫,不如去学别的一技之长更好。
他有没有学别的“一技之长”,却是另外一回事;他虽早有“明见”,但却不见得他因而苦练枪法或借机多接触枪械。
——如果他想、他要、他愿意,他自然会有好些朋友(例如蔡四幸)在这方面让他大长见识,大有进境。
可是他又讨厌枪械。
他不喜欢。
——对于手指一扣就夺去一条人命的事,他向来都不喜欢。
他认为靠枪和子弹来杀人伤人是不尊重人的人才做的卑鄙下流事;这种人用这么懒和不好玩方式杀人,既不负责任,又没有意思,而且首先使侮辱了先作为人的自己。
他既不好好习武练功,也不再沾枪械,但却喜欢撩是斗非。这就无疑如同“自讨苦吃”
了。
——好比一个不会游泳而又不带任何收生设备的人,见激流瀑布就投身而入一样,迟早得要溺毙而殁。
不过,温文另有一得;那就是他虽没好好练武,但格斗经验却极其丰富。
他能在这么多次累积的殴斗中保住性命,自然有他一套求生和对敌方法。
那两名打手,围攻温文,见他斯文矮小,一开始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要是一对一。他们还真未必收拾得了反应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