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一怒拔剑 > 第六章 进入愁石斋的后果

第六章 进入愁石斋的后果(6 / 7)

功,不是着重在教,而是注重在导。他不是要弟子亦步亦趋,而是在启迪启蒙。

二是因为王小石的天资,他凡学一样东西,皆能集中精神,专心一致,在很快的时间内扎好根基,然后即有所悟。如果不能首创一格,自具特色,他情愿到此为止,把这学识转代为他的基础之一,又去学别的事物。

有这样智慧的师父,还有这样聪明的弟子,王小石的武功,自然青出于蓝,这点并不出奇,因为“天衣居士”的武功本来就不算太过高强。

“天衣居士”跟诸葛先生、懒残大师、元十三限,本来就是“老四大名捕”,后来各有际遇,各分东西。

懒残大师是大师兄,未出家前名为叶哀禅,后因犯重罪,度牒出家,也心如止水,看破红尘,遁迹山林,成了一代奇僧。

“天衣居士”是二师兄,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奇门遁甲、诗词歌赋,无不精通,他的战阵兵法,尤在三师弟诸葛先生之上,武功理论,连懒残大师恐亦为之望尘莫及,可惜,“天衣居士”本身却因天质所限,根基薄弱,瘦小多病,故难以在武功上有绝高的修为。

这一点,也就远逊诸葛先生,“天衣居士”本性淡薄,故亦遁迹江湖,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几门独到技艺,传于有心人。

诸葛先生则与四师弟元十三限对立。诸葛先生辅政,跟宰相蔡京意见不合,蔡京遂启用元十三限制之。于是一场朝廷的斗争延展到武林中来。唯诸葛先生一向以“执两用中”,既肃奸孽,又护贤臣,清苦耿直,但对新旧二党,均不讨好。蔡京在京畿道中辅郡,每郡以两制一人知州事,屯兵各二万人,兵权归己,诸葛先生处处受制,他的四名入室弟子,即“四大名捕”,只能在重重危艰中图振法纪,为振国事,局势相当困逼,这暂且按下不表。王小石来京城之后,既未见过诸葛先生,也没有拜会过元十三限,这些人在他而言,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