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海寇 > 第三十九章 铁范铸炮

第三十九章 铁范铸炮(4 / 6)

期的火炮铸造质量,连明朝末年的质量都赶不上,火炮越来越笨,而且质量越来越差,射程威力都不如以前。

最重要的是用这种方法铸成的火炮,内径直径无法做到统一,内壁也很难做的很光滑,更不能避免炮身之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气泡。

这为火炮的使用者就留下的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无法做到炮弹统一口径,生产炮弹也很麻烦。

所以想要铸成一门合格的大炮,这个时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事儿急都急不来,于孝天看着这样的进度,不由得望天兴叹。

就在于孝天为了铸炮的事情发愁的时候,转念之间,他又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清朝晚期的一个叫龚振麟的人。

他曾经在一些网站上无意间浏览到有关这个龚振麟的事情,这个人可以说在中国军事科技史上曾经留下过浓重一笔,特别是有关中国火炮发展史上,就更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

龚振麟曾经是清晚期的一个官员,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沿海许多炮台被英军摧毁,清朝急需购置大量火炮装备沿岸炮台,武装自己的船只。

所以当时清朝大批量在各地订购各式火炮,结果是因为造炮工艺落后,加上赶工期,所铸出的火炮质量非常差,据说有的大炮中的气孔大到居然可以装入一碗水的程度。

这样的炮点火就炸膛,结果打死敌人的几率,远没有炸死自己人的几率高,这个龚振麟当时被任命为监造火炮的官员,为此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种铁范铸炮的新式铸炮方式,并且立即推广这种铸炮方法,最终使得清朝短时间之内,获得了一大批可用的大炮。

具体说来,他的这种铁范铸炮的方法并不复杂,按照当时的记载,他首先按铁炮大小,分4—7节,作出泥炮。然后按泥炮节数分制铁模泥型,每节泥型分成两瓣,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洁,形状规整,然后烘干备用。泥型内放入预制的把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