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将云夕借来的那些书籍都抄好一份。
原本杜家的伙食都是唐嫂子跟着几个丫鬟一起做的,结果现在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张口,她还真忙不过来。云夕想着,家里都有绣娘了,也该再买几个厨娘。
又去万大娘那边挑选了两户合适的人家。其中一个是一对夫妻带着一对儿女,丈夫名叫郑亮。另一个是一个妇人带着女儿,人称游嫂子。
只是要让她们一下子上手达到杜家平时的做菜水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唐嫂子先带着她们,等带出后,再慢慢接手工作。
于是对于这些学子而言,抄书的日子不但不辛苦,反而十分幸福。杜家可不会克扣吃食,每个人每餐都是两荤一素加汤,普通人家哪里能吃得那么好。
云夕也不会一天到晚都让他们看书,也空出了休息时间,不过休息时间,暂时还没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对他们来说是开放的。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争分夺秒多看几本书。
多看一本,赚一本。
先抄完并且校正过的那几本书,云夕便先送到印刷坊,连同先前买的那些一起印刷。
抄写和印刷所需要的纸张更是在好几个月前就已经准备好了。
她这些天都推掉了后面的邀约,每天呆在家里抄书。
康雅儿、王碧玉、王倩彤……等好友知道她在忙这件事后,也拿了几本书回去,帮她抄写一下。
等到十月中旬的时候,天气一下子冷了下来。出门哈个气,都能看到白雾。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云夕总觉得今年似乎比前几年的冬天要更冷一些。
羽绒服的店铺早在先前就已经正式开业,那些轻薄又暖和的羽绒服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羊毛衫等东西也同样十分走俏。
云夕更是给家里每个人都换上了羽绒被,两个嬷嬷也不得不承认,她们这位主子还真的是心思灵巧,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