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的母亲在那一场大病以后就十分怕冷,杨鑫前几天陆陆续续排了三次队,买了十多斤的炭,只是最近的天气越发寒冷,炭火的消耗量大增,杨鑫是个孝子,但是母亲熬不过,这才想着多准备一些黑炭应对。
云夕觉得这杨鑫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孝子,加上库房中的红罗碳扣除掉她拿来做人情和自己使用的还有剩下八千斤,便吩咐立秋送二十斤的红罗碳给杨鑫。红罗碳燃烧的时候没有气味烟雾,更适合老人家使用。
市面上一斤红罗碳差不多就要五两银子,而且因为是贡品的缘故,有钱也买不到。赖三那是运气好才买到那么一大批的。
等云夕送了二十斤过去,杨鑫果真当场就签下了文书。云夕给他的待遇也十分的优渥,每一篇文的润笔费是二两银子,若是写的好的话,还会有额外的奖金,每个月的工钱是二两银子。就算杨鑫一个月没写文章,都有二两银子拿来养家糊口,让他见识到什么叫做财大气粗。
云夕感到这笔钱还是花的很值的,杨鑫感念她的恩情,投桃送李地帮忙找了五个颇有水平的学子。
云夕让这五人根据前些天十六强的蹴鞠比赛写篇文章交上来,过目以后发现这五人的水平或许比不过杨鑫,却比原本木棉的那班人马要合适许多,最重要的是思想活络,不是那种死脑筋的人。
等立秋调查过这五人的人品以后,云夕就同他们签订了合同。他们的待遇或许比不过杨鑫,却也相当不错了。
云夕也同他们约定好了今天给他们上课,将前世一些写新闻的诀窍和要点教给他们。上课的时间就位于城外的一个小庄子,距离印刷厂还挺近的。云夕已经打算将那小庄子作为两份报纸的办公地点。
云夕吃过午饭才坐马车去的庄子,云瑶和朵朵也同她一起,也算是过去听课一下。
同杨鑫等人一起上课的还有木棉的那些作者,在看到云夕出现在台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