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都需要专门的腰牌,这吴姓商贾只能在外头远远地观看。
等到天色渐黑,吴姓商贾才回了铜山集。此时的他,似乎心里已经拿捏了主意。
他挑灯连续写了几封书信,随即叫了个伙计来,郑重其事地道:“立即送去清化和升龙,若是几位老爷非要问,就说这是我的主意,平素给几位大人办事,我向来小心谨慎,这一次也让他们放心,若是买卖能做成,获利就不是这区区几百几千两银子,十倍二十倍乃至于百倍亦非难事……”
这伙计接了信,不敢怠慢,颌首点头,趁夜出去。
当日夜里,无眠的又何止是一个吴姓商贾,有不少棉花商人都睡不着了。
他们自己确实亲眼所见,谅山对棉花的需求确实是极大,甚至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
而谅山收购来的棉花多是安南棉,理由很简单,安南的棉花价格更低,假若从内地收购棉花,当然比不上安南的获利。
可是做这行买卖的人没有关系是绝不可能的,这个时代到处都是吃人不吐骨头之人,你一个异邦的商贾,人生地不熟,谁敢吃这饭碗。
所以像吴姓商贾这般的人,其实大多数在安南都结识了不少达官显贵,有他们的暗中帮助,买卖做得才如此顺利。更是有一些人压根就是那些贵族们的爪牙,帮他们做一些不方便做的事。
而如今,无数的书信都传递了出去。
………………………………………………………………………………………………………………………………………………………………………………
清化位于安南朱江下游,胡氏当权时,这里曾为安南国都,十几年经营之后,早已不容小觑,这里的王宫,规模并不下于升龙,再加上大量的人口聚集,于是乎,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些游离于升龙这个权利中心之外,成为了这部分达官显贵们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