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分明带着恫吓,而各路的巡检和守备的心思自是活络起来,有的人知难而退,也有人心有不甘,可是又不敢下定决心,等到连恐带吓一番,自然也就乖乖就范了。
与此同时,各地的神武卫亦开始动作起来,无数的消息如雪花一般送往谅山,消息之快令人乍舌,哪里有了麻烦,自会有人星夜骑马过去处理。
所以那些士绅和商人一开始还有一些不安,可是后来竟是发现畅通无阻,谁也不敢刁难,这么一大帮人沿途即便是有一些匪盗,也不敢打他们的主意,这一路开始是带着几分紧张,渐渐的也就放松下来。
只是未到谅山,不免还有疑窦,其实许多人是没有到过谅山的,只是听那传闻,说起谅山的好处,心里有那么几分希翼,又有几分迟疑。
而如今,第一批人终于到了,紧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
黎洪所在的清化府的队伍其实到得比较迟,一方面是清化距离谅山较远,另一方面却是队伍特别庞大,一路走走停停,自然慢了许多。
经过了谅山关,那谅山关上,无数黑衫的人在锦衣人的带领下如林一般立在城关之上,人人背着火铳,腰间佩刀,宛如标枪一般,黎洪等人纷纷抬头去看,心里不禁安心了不少。
过了关塞,前头便是个驿站,驿站那里却有一干差役,谅山县令在这儿久候。
有人打马过来:“谅山县父母特来迎候诸位,请诸位前去相见。”
队伍里的人一听,顿时低声议论起来,他们不曾想到本地父母居然会亲自来相迎,这算是给这些有些忐忑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实想当年,他们在安南的时候还是颇受尊重的,本地官员,大多和他们关系匪浅,逢年过节也会走动,那时候这些豪族和士绅端的是威风八面。
可是到了后来,情势急转直下,城门楼子那里,今日姓陈,明日姓胡,后日姓黎,渐渐的,人家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