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其缘由。
原来,这个荀举人确实是个好人,却书生意气,又不通时务。少年时在科举场屡屡碰壁,不甚得意,功名只止于秀才。
荀家是有钱,可不能拿到举人功名,对于荀子后人而言,确实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在十八岁那年,荀举人时来运转,总算乡试折桂。事情是这样,这一年,荀举人迎娶了一个姓丁的河南女子,此女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其父和荀家老太爷是同窗,两家倒是门当户对。
丁家人能读书,子弟多在外做官,官职还不小。
有了妻子家这个背景,荀举人总算顺利地变成举子老爷,算是能够维持家声不堕。
可惜,丁家的权势大约也只能勉强影响到省一级,再往不行了。
荀举人诗酒风流惯了,八股章只算是勉强,死活也不了进士,搞得甚是抑郁。
丁家背景不错,丁夫人又是个嫉妒凶悍之人,荀举人的小妾和妾生子女在府颇受欺凌。连荀举人,也经常被妻子骂得狗血淋头。
荀举人畏惧妻子,加夫妻关系也差,借口在外游学,十多年不归家。后来投到唐顺之幕,未必没有通过获取军功入仕,重振夫纲的念头。
“看来这个丁夫人不是个好人,若她知道亡夫留下遗嘱要分一小半家产给妾生女,也不知道要恼怒成什么样子。”周楠心想:“这荀家人实在可恶,竟然连我这个理刑厅的知事也不放在眼里,这次荀家家产缩水,真是大快人心。”
他是个有仇必报之人,决心替荀小姐撑腰,狠狠地报复荀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