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总纲,从第二节科开始得系统给他们灌输实用的学问。
周楠提前拟了一个教学大纲,现在从第一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细细地讲起。
这种开天辟地的新知识,这种“屠龙术”自然让太监们无震撼。
除了去内书堂可,给皇帝念奏折,陪天子高迷信活动之外,周楠作为天子近臣还要参加经筵。
所谓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所沿袭。
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进讲,帝御华殿,遇寒暑则暂免。开经筵为朝廷盛典,由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
周楠先后经历过两场经筵,第一场的主讲是张居正,第二场是徐阶。做为一个即将参加乡试的人,周大人觉得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张居正在筵讲结束之后还拉着周楠和他探讨了一下朝廷的税收制度,特别是周楠在内书堂第一节课时所谈的的货币的本质。尤其是那句什么是钱,钱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钱的价值在于国家信用为担保,让老张耳目一新也深受启发。
二人谈到了以货币赋税代替实物本色的问题,已经有后来一条鞭法的影子。实际,在江南富庶地区,官府在征税的时候已经开始拒绝接收本色,而只征折色,为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损耗。
在周楠看来,一条鞭本是为大明续命的良方,如果万历、天启几朝继续实行下去,国库充盈,算遇到天灾也有赈济的能力,自然也没有后面的李自成、黄太极什么事了。
只可惜张太岳为政苛刻,特别是清丈民间隐匿的田亩和考成法将整个官僚缙绅集团得罪干净,以至人亡政熄。
这,确实叫人思之扼腕叹息啊!
如果未来的张首辅施政的时候不是那么操切,徐为之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