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战战兢兢。
广场早摆了二十行矮桌,桌子后面放着锦墩。每行有桌十几张,恰好让考生们坐满。
桌放着小香炉,燃着一烛贡香。桌左是肉食篮,桌右是房四宝篮。
不用问,这是殿试考场,还是露天的。
古人作都用毛笔,书写速度慢。一篇时务策至少八百字,要想将道理说透,怎么也得两千来字。因此,殿试通常会考两三个时辰,午饭地解决。
周楠抬头看了看天,没有太阳,天阴着的,风有些冷。
等下别落雨才好。
在真实历史,殿试遇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在清朝的时候,通常会将考场搬去太和殿东西两庑,后来直接设在保和殿。
不过,明朝的制度更是严格,殿试固定在广场里,风雨无改。
况且,现在是春天,雨水算落下也是朦胧细雨,也大不到什么地方去。到时候,大不了给大家发雨伞好了。
忽然,保和殿外鼓乐大作,钦定正科殿试的监试官员列队分两行走了过来。这些官员,都是当朝正二品以的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戴着黑色的进德冠。为首的正是内阁学士李春芳,后面还跟着严讷,都是老熟人啊!
三声净鞭脆声声响起,看到保和殿前卷过一股朱红色的风,当朝天子的依仗走了过来。辇端坐着嘉靖皇帝,向山呼万岁的考生们摆手致意。
帝辇了保和殿,两列大臣才缓步从殿两侧台级通过,集到大殿前,又是一阵“万岁”声,嘉靖坐了龙墩,微笑着看着众考生。
鼓乐声,考生们都激动得浑身发颤,连一向沉稳的申时行也是满目泪光,紧紧地捏着拳头。
奏乐的那群乐工也都是老熟人,出自神乐观。
周楠心不觉感叹,这泥马都认识啊,我人生最重要的考试完全没有惊喜啊!
音乐收。
监试太监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