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唐农圣 > 第421章 又上朝

第421章 又上朝(4 / 5)

刻救命的渠道。

“陛下,百姓受灾,会造成某一地区瞬间缺粮,那个时候,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是找官府求告和有粮的大户人家借贷,咱们先说那些有粮的大户人家。

灾难的大小,持续的时间,是没有人能够预估的,这些有粮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不肯借贷给那些受灾的百姓,一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在受到灾难的威胁。二是,他们不相信百姓的还债能力。”

孙享福这么说,朝堂之,很多地方世家系的官员,便纷纷点头,这可是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开脱,那么,今天的板子,肯定打不到他们的头来了。

然之后,孙享福接着道,“所以,要根治这个问题,百姓们只能靠向官府求告,如何让老百姓快速的获得口粮呢?

此前,陛下设置了义仓,在丰年的时候加征百姓的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借贷给百姓,这一策略有很多弊端。

如山南道地区,有一个县,半县受了灾,半县没有受灾,百姓们在丰年的时候,都缴纳了义仓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粮食要涨价,不管受不受灾,全县的百姓,都会跑去义仓借贷,因为不借亏了啊!这会致使,真正受灾的百姓,得不到及时的,足够的粮食救济,要知道,一个人,可经不起几天饿的。

而在新政之,设置的常平仓,却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常平仓不是向百姓加征粮食,而是在丰年的时候,用钱购入百姓手的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再平价出售给百姓,这会很大程度抑制,灾难发生后,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出现。

当然,光有一个常平仓还不够,因为不是所有的百姓,手都有余财,可以购买常平仓的粮食。

那么,咱们应该给百姓开放一个借贷钱财的渠道,那便是钱庄。

咱们大唐钱庄在长安成立,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时间了,善阳那边,更是有两年多的时间,一切运转正常,能够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