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供给,在这方面,早已富余的有些过份,提供给吐蕃高原的这点人食用,根本就是小意思,甚至,因为他们提供了廉价盐,吐蕃的畜牧业,还能扩大不少规模。
毕竟,这里本来就人少,除去并入大唐之后,可能会随大流迁出去的人口,留下来的,不会超过五十万,最多编成二十万户,大唐就是白养着这二十万户人口,又怎么样呢?
一年花销五百万贯够了吧!这可是比原先整个吐蕃一年的产值还高一倍多的钱。
可五百万贯,对于大唐来说,算什么了不得的负担吗?
根本不算,五十万人和这么大一片地方,到了大唐的手上,每年给朝廷创造的经济价值,绝对不止五百万贯,因为,禄东赞在云南,看到了例子。
几年以前,那边还是一块比吐蕃好不了多少,由多部落分治,混乱不堪的地方,可是现在呢!
种茶树的茶山,种药材的药山,种鲜花取花精的花山,种粮食的梯田,整片整片的水果林,以山峰为单位的巨大养殖场,各种产业都在逐步成型,更加别说那些源源不断输出的金属矿物。
现在这些产业,才刚刚起步而已,就已经让南中之地,两百多万人口,衣食无忧了,如果之后做大,形成规模,那么,南中之地的百姓,很快就会迈向富裕。
这也是为什么,禄东赞去找舍龙运作,将自己一部分族人,迁到南中去的原因。
而吐蕃,也并不是没有值钱的资源,此前被大唐商贾大量收购的药材,便是其中一大产业之一,稀有矿物,完全不比云南少。
当禄东赞听到孙享福说,今后,派驻在这里的官员,士兵,不仅会帮助他们解决生存问题,还会带着他们学习汉语,书写汉字,并且教他们更加先进的种植,养殖知识,带领他们走向富裕的时候,禄东赞都感觉耳朵有些发麻了,这完全就是云南的翻版。
可这样的大唐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