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依然用蜡封的竹筒偷偷藏着肉食命人送来,以避茹素之苦。如今萧铣亲眼所见,跟着茹素守了三天,又哪有这般不堪的事情发生。杨广却不知道萧铣心中在想什么,开门见山便交代:“父皇伤痛过度,命越国公为首,大治陵寝;将作大匠宇文恺副之。这两年里,通济渠是别想开工了,此陵规制糜费,只怕尚在仁寿宫之上。你素有巧思,善于营建便跟着杨素,宇文恺好生用心吧。父皇对此事颇为重视,将来事成,功劳只怕远在运河己仁寿宫之上,你好自为之,做得好,便实升工部水部司郎中。”
在杨广的认知中,萧铣应该是立刻纳头便拜,接受任务的,从江南河到邗沟,他不都是这般勇于任事的么?
“父王,儿臣所擅,不过水利,宫室筑城等营造,并非所长。至于钱粮帐目管理之法,宇文大匠也已经掌握,实不需儿臣这般无用之人协助,儿臣不敢妄受此命,误了朝廷大事。”
“什么?你想拒绝?”杨广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可能性,此刻好像听到了世上最可笑的笑话,用一种似乎不认识对方了的眼神盯着看,许久才森然续道,“如今躺在那里那人,可已经是你的皇祖母了!孤真是看错你了,难道此前你为国尽忠所作所为,都不过是为了尚娶颖儿么?”
“父王误会了,儿臣不过是自觉宫室陵寝等朝廷营造历来死伤过重,不愿手染太多鲜血——儿臣往年修江南河,全线贯通,死者不过数百。邗沟工期紧张,最终死者也不曾逾千。而开皇十六年仁寿宫成之时,死伤近万。儿臣年少不忍,如果要儿臣与闻那些死伤万民而奉一人的事情,还请父王收回成命。”
听了萧铣的理由,杨广的怒气倒是消弭了下去,不过和萧铣打交道久了,很快便明白萧铣定然是另有办法,要用这种手段拿捏着逼他授权罢了。气极反笑之下,佯骂:“有什么减轻民夫死伤的法子,不妨说来。不管有何阻挠,孤总为你做主便是。不过,你既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