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战国赵为王 > 第二章 会议

第二章 会议(3 / 4)

在王位上一眼扫去,发现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以及上大夫楼昌的脸上纷纷露出了喜色,而蔺相如和虞信的脸色则相当的凝重。

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就要先说一说赵国内部存在的派系问题。

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矛盾,有了矛盾之后就会形成抱团,有了抱团自然也就有了派系。

除此之外,帝王们为了方便玩弄制衡之术,也都会有意无意的让自己麾下的大臣形成两派。

赵国当然也一样,在赵丹的爷爷赵武灵王执政的时候赵国的派别还不明显,但是到了赵丹的父亲赵惠文王的时候这种派系的区别就相当明显了。

此时的赵国政坛中主要活跃着两派,其中的一派是“公族”,另外一派则是“布衣”。

公族是战国时期对王族的一种称呼,这里公族派指的就是赵国的皇亲国戚、高门贵族,属于天生就是权贵,天生就是高人一等的人。

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以及上大夫楼昌就是公族派的代表。

另外一派“布衣”则完全不同,这些布衣派的大臣们出身都是平民百姓,都是白手起家、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赢得君王的信任,一步步打拼上来的。

两位赵国上卿蔺相如以及虞信,还有正领兵在外的大将军廉颇都是布衣派的头脑人物。

这样一来,公族和布衣两派就正好在六人集团之中打成了三比三的平手,方便了国君在其中左右逢源,进行制衡和调解,从而牢牢的把最高权力掌握在国君自己的手中。

在长平之战刚开始爆发的时候,由于公族派内部的分裂(平阳君赵豹不同意接手长平,平原君赵胜却同意),以及布衣派的廉颇本就是此时赵国最出色最优秀最有名气的大将,所以布衣派的廉颇得以率军前往长平,和秦国左庶长王率领的秦军对抗。

也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